論「將勤補拙」
劉梓琳 法律(二年級)
2022-23年度「文學中大」徵文比賽 「大學中文二」組銀獎
白居易詩云:「救煩無若靜,補拙莫如勤。」「將勤補拙」被莘莘學子奉為圭臬。然而。世上根本沒有金科玉律。因此,這句話可對可錯,取決於處境和心境。
對凡人而言,勤能補拙。每個人總有不擅長的事,需要努力去彌補。比如我不擅長數學,曾在考試中只有18分,險些因此留級。高中時為了考進大學,終於鐡下心將勤補拙,買來大量練習,甚至同時到三家補習社補習。終於,在中六的最後一次校内考試取得了文科班第一名的成績,成為了矮子裏挑出來的將軍。這雖不是什麽豐功偉績,但若少了些勤奮,也許我此刻就不會在此寫這篇文章,而是在某間麥當勞炸薯條。又如有些人想脫離單身,也能將勤補拙,到健身房練出好身材。有一個男生,就是這樣追走了我同系的女生,抱得美人歸。女孩子也可以將勤補拙。我有一個識於微時的朋友,模樣實在不敢恭維。但是她將勤補拙,每天堅持貼雙眼皮貼,又積極練習修圖和易容技術,最後也成功找到了真愛,甚至成為了炙手可熱的「女神」。所以俗語有云,世上沒有醜女人,只有懶女人。想要功名利祿,少不了寒窗苦讀。想要美人在懷,唯有將勤補拙。
對庸人而言,勤不能補拙。勤勞用錯了地方,只能弄巧反拙,拙者更拙。比如家母勤勞地鑽研做菜方法,卻不看食譜,只在腦中潛心研究,結果研發出橙子炒青瓜、水蒸披薩、100小時高溫燉煮蛋白質等經典菜色。正所謂「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」,學習有學習的方法。思而不學和學而不思其實都是勤奮的體現,卻非但不能補拙,反而會令人更加迷惘。家母正是犯了這樣的錯誤,只思考而不學習,才導致廚藝每況愈下。又如有些人追女孩子,不想辦法提升自己,只是一味地討好,凡事有求必應,呼之即來,隨叫隨到。女神的一切物質慾望都盡量滿足,女神交給的任務都必須完成,但女神的芳心卻是永遠不會得到,正是賠了夫人又做兵。用錯了方法的勤勞,就如閉門造車,對牛彈琴,緣木求魚,枉費了一腔熱血,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。
於君子而言,勤不必補拙。勤,只是一種美德。用最樸實的話來講,就是「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苦作舟。」書山並沒有出口,學海更沒有止境。我們永遠是拙的,是不夠的,是無知的。唯有堅持不懈的勤,才能如精衛填海般,為黑洞一樣的拙盡綿力。蘇格拉底説過:「我只知道一件事,就是我什麽都不知道。」但他依然要用一生來思辨、叩問。臨終前的他手捧一杯毒酒,卻依然將弟子聚集在一起,討論生死。他窮極一生的勤,卻還是一無所知。正所謂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」,明知道拙永遠不可能被修補,卻還要為求知傾注畢生心血。子曰:「止於至善」,又曰:「擇善固執」。在「至善」面前,我們永遠是拙的;在真理之前,我們永遠是無知的。但在到達至善之前,我們固執地永不停息。「拙」無法補,但「勤」本身已經是最大的巧。對於君子而言,「勤」的意義不在於補拙,而在於嘗試,在於無悔。
於至人而言,拙何須補?大拙為巧,大智若愚。《人間世》中的櫟社樹,正是因為大而無用才免遭砍伐,得以頤養天年。《逍遙游》中的斄牛不如狸牲那樣能捉老鼠,卻能大若垂天之雲。莊子《馬蹄》中的伯樂善於治馬,陶、匠善於治木,但在莊子看來,溫順的駿馬和筆直的草木均是最大的拙,而肆意馳騁、隨意亂長的馬和樹才是最大的巧。與其追尋功名利祿,不如曳尾於塗;與其以有涯隨無涯,不如緣督為經,保身盡年。為何要勤?為何要補?勤又如何?拙又如何?將自己置於枷鎖之中,只會變成龔自珍筆下的病梅,失去天性。人的天性就是好吃懶做,好逸惡勞,不如就找棵樗樹,彷徨其側,逍遙其下,無所事事,豈不悠哉!
所以説,凡人將勤補拙,庸人既勤也拙,君子以勤為德,至人無勤無拙。但人總會時而是凡人,時而犯傻變成庸人,時而熱血如君子,時而逍遙如至人。對於至人來說,君子是用錯方法的庸人,一生在向錯誤的方向奮鬥,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和快樂。對於君子而言,所謂至人不過是躺平的懶人,連庸人也不如。究其根本,「將勤補拙」是對是錯,在乎境界,又是一場儒道之爭。
評審評語
本篇談將勤補拙,以議論的方式帶出對人生境界的思考,結構有層次,整體處理圓熟,可讀性高。作品圍繞「勤」和「拙」兩字開展,造出各種組合——凡人勤能補拙、庸人勤不能補拙而會弄巧反拙、君子以勤為德不必補拙、至人大拙為巧——堪為「巧」之演示。美中不足是最後把「將勤補拙」是對是錯歸結為「儒道之爭」,令本來精緻立體的論述趨於平面簡化。
何杏楓教授
得獎感言
文學一直是我最大的興趣,自中學開始就會不時創作小說。今日獲此殊榮,深感榮幸。謹此感謝評審的抬愛、嚴志誠老師的教導和好友的支持。小女不才,在IG上以@lam.siu.yiu筆耕,望能溫暖更多的人。